MCPLive > 杂志文章 > 笔记本电脑接口设计那些事儿

笔记本电脑接口设计那些事儿

2012-08-30苏驰《微型计算机》2012年8月上

很多人都认为设计师这个行业潇洒而神秘,但谁又知道其中的纠结呢?曾有人形容产品设计师的工作就是两个字:纠结。设计师在完成每个产品的设计时总是在放弃和保留之间纠结。比如仅仅笔记本电脑的接口设计和布局,自笔记本电脑诞生之日起,几乎就让设计师们一直来回纠结。为了兼顾笔记本的散热、便携性和性能,设计师不得不见缝插针来安置接口,这也导致了很多不合理的设计。常见的莫过于接口之间的冲突,在我们的测试过程中,时不时会有笔记本电脑的两个USB接口由于彼此靠得太近,结果导致两个接口不能同时使用的窘境出现。

对于空间愈发捉襟见肘的笔记本电脑而言,这样的场面越来越常见。
对于空间愈发捉襟见肘的笔记本电脑而言,这样的场面越来越常见。

即便这种见缝插针的作法,在超轻薄已然成为主角的今天似乎也越来越行不通了—随着CPU节能、散热技术,以及电池技术的发展,原本微不足道的接口厚度也已经逐渐影响笔记本电脑的轻薄化发展进程。接口取舍问题再次成为了设计师的纠结关键点。

虽然轻薄到犀利,但MacBook Air的接口数量一直是竞争对手诟病的关键点。
虽然轻薄到犀利,但MacBook Air的接口数量一直是竞争对手诟病的关键点。

苹果MacBook Air虽然开启了笔记本电脑的“刀锋”时代,但它的接口仅仅有四个(USB接口、耳机、Micro-DVI),虽然这样的设计让机身更轻薄,外观也更美,但事实上这样大幅度简化了接口,对于实际使用者来说简直就是恶梦—比如USB接口太少,接上一个USB鼠标后就没有USB接口可用,再想使用别的设备只能拔掉这个设备。USB扩展器?如果要求不高是没啥问题,不过它通常伴随着多个设备同时使用时供电不足的问题。我相信当初决定采用这样的设计,设计者也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毕竟用户希望笔记本电脑能更加轻薄,但又不希望放弃方便的接口。笔记本在轻薄与接口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必须调和的时间点。

前不久,宏碁Aspire S5以其对接口的创意处理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咱们这里卖个关子先。至少,这种处理让轻薄和接口的矛盾不再那么突出。那么,如何让轻薄与接口兼得呢?历史上的设计师是通过什么天才的创意来做到这点的呢?

扩展坞——接口集结号

为了满足轻薄的产品特性,设计者不得不针对轻薄笔记本电脑的接口进行取舍,却给用户在使用上带来了相当多的不便。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呢?当笔记本的部件再也无法满足设计师越来越苛刻的机身厚度要求后,设计师只有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去寻找佳部件来完成。上个世纪90年代末,IBM ThinkPad设计者灵光一闪:能不能将不常用的接口集中到一个外设上,在需要的时候与笔记本电脑相连,这样就可以解决在保持产品便捷性的同时又可以弥补接口扩展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构思下,扩展坞诞生了!

ThinkPad率先将扩展坞带到笔记本电脑上
ThinkPad率先将扩展坞带到笔记本电脑上

扩展坞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扩展笔记本电脑外部接口以及功能的外部设备。通过扩展坞上提供的接口以及设备,用户可以连接多种外部设备(软驱、键盘、打印机……)。这样,扩展坞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轻巧型笔记本电脑本身携带附件以及接口较少的缺陷,使得笔记本电脑用户从此能获得像使用台式机一样的便捷。

各家笔记本电脑厂商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扩展坞。
各家笔记本电脑厂商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扩展坞。

由ThinkPad 570开始,ThinkPad推出了扩展坞,让笔记本电脑在不移动的时候具有同大尺寸全功能笔记本电脑一样的扩展性和易用性。后来,ThinkPad在X系列笔记本电脑上增加了一个UltraBase X2 Media Slice选件,使其可以安装各种IBM Ultrabay 2000选件,例如光驱或2X SuperDisk驱动器或使用第二块硬盘适配器添加额外硬盘等等,扩展性更强。扩展坞这种设计极大地弥补了轻薄笔记本电脑本身携带附件较少的缺陷,让用户在办公室里能够享受到台式机一样的便利和舒适,在移动办公时又能发挥笔记本的便携性,因此被慢慢应用到商务笔记本领域。如今,笔记本电脑扩展坞在商务办公领域十分常见,各笔记本厂商也针对自家产品需要推出了相应的笔记本扩展坞。

与扩展坞相比,端口复制器只是充分发挥笔记本电脑I/O控制器的潜力,并不具备额外的扩展能力。
与扩展坞相比,端口复制器只是充分发挥笔记本电脑I/O控制器的潜力,并不具备额外的扩展能力。

除了扩展坞,还有由此延伸出来的端口复制器(Port Replicator)。两者大的差别在于它的扩展能力。端口复制器只是转接机身中控制器的端口,而扩展坞则有更多的USB接口,PCMCIA接口,PCI插槽等等。

相比传统的“屌丝”扩展坞,这样的多媒体扩展坞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比传统的“屌丝”扩展坞,这样的多媒体扩展坞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拿一些实物来现身说法吧,比如说惠普这款HSTNN-110X扩展坞,不仅配备了目前流行的eSATA、DisplayPort、HDMI等主流接口,甚至DVI及PS/2等现在已经“非主流”的接口也一应俱全。笔记本电脑与它接驳后如同突然间长出三头六臂,应付再多的外设也游刃有余。还有一些更加高级的扩展坞甚至集合了独立显卡,比如索尼VAIO Z219的扩展坞方案,就将独立显卡、光驱等这类高发热以及占空间的部件全部以扩展坞的方式呈现,由此打造出了在轻薄水平上达到顶尖水准的17mm机身和1.18kg净重。或许也是受此启发,为了将超极本的外形设计得更加犀利,英特尔在发布第二代超极本标准时也推出了扩展坞设计。这个超极本专用扩展坞将通过雷电接口与超极本连接,但英特尔对制造商具体实现扩展坞的接口组合采取了非常宽容开放的态度:英特尔建议配置基座应该包括一个迷你Displayport显示接口、通过DP实现的HDMI接口和一个通过USB连接实现的D-Sub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扩展坞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接口扩展角色,在保持扩展性的同时,也在设计时引入了更人性化和多媒体化的设计。比如惠普的笔记本多媒体扩展坞,除了拥有传统扩展坞的功能外,多少与变形金刚有点类似—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倾斜度及高度,增加使用舒适性,并集成了多媒体音箱。

不可否认,扩展坞的确很强大,但扩展坞的块头实在是太庞大了,不适合随身携带。既然集合式的不行,那就来“零散”的。笔记本电脑厂商很快又想到了接口设计变通的途径—转接头方式!

转接头——化整为零

谈到转接头,相信大多数朋友会首先想到USB转接头。的确,我们可以通过一条细细的USB线将USB接口转换成并口或其它端口。笔记本电脑的设计人员其实也是通过这个概念来实现笔记本接口的扩充—毕竟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比扩展坞更方便携带。特别是借助纤细的HDMI、DP、Thunderbolt接口,我们可以轻易通过转接头方便地实现视频输出,原本必不可少但却厚实无比的VGA接口终于可以从轻薄笔记本电脑上退休了。

转接头更便于携带,但限制性比扩展坞大。
转接头更便于携带,但限制性比扩展坞大。

针对超薄笔记本电脑的厚度需求,DisplayPort及HDMI都具有薄型接口方案,反而能提供比原来VGA接口更高的分辨率,因此DisplayPort及HDMI接口是取代原来VGA的佳选择,从而完美解决VGA接口的厚度对轻薄笔记本电脑所带来的影响。但这样的方案让消费者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将只有HDMI或者DisplayPort接口的笔记本电脑与家中现有的显示器相连。为满足这一需求,可以用转接器的方式来实现—借助专用转接器,我们可以将来自笔记本电脑的DisplayPort信号转换为音频和视频信号分离的信号分别输出。而Thunderbolt也对Mini DisplayPort显示屏提供原生支持,也只须使用适配器,即可支持DisplayPort、DVI、HDMI和VGA显示器,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同时,Thunderbolt传输技术提供了同一连接器上具备双向10Gb/s处理能力的两个信道,数据传输的速度比USB 2.0快20倍,比FireWire 800快12倍,Thunderbolt还可以充当外设传输接口,起到一口多用的角色。

索尼VAIO Z系列上的USB 3.0接口还同时可以作为扩展坞接口使用
索尼VAIO Z系列上的USB 3.0接口还同时可以作为扩展坞接口使用

为了追求机身轻薄,不少超极本都直接精简掉了诸如VGA、RJ45等体积稍大的接口,用户抱怨也就成为了常态。为了方便用户,部分厂商一般随机附送了相关转接头,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即便是个性十足的MacBook Air也无法回避接口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它自推出后关于其可扩展接口有限的争议便不绝于耳。为了弥补接口上的不足,苹果也不得不为MacBook Air专门设计了转接接口,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提供更多的接口种类可选。MacBook Air标配的可扩展接口包括:Micro-DVI、USB 2.0和音频输出端口。

不过,这种转接头设计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使用不方便。与此同时,转接头一般也要用户另外付费购买,进一步加增购机成本,特别是在多设备同时使用时可能出现供电的不足。针对这种问题,有些厂商引入了“康宝”接口设计——让一个接口可以担当多种角色的工作。
索尼VAIO Z219机身左右侧的接口设计颇具特色,它的主要接口都分布在了机身右侧,左侧只有一个VGA和笔记本锁孔。右侧接口除了USB 2.0、HDMI、RJ45以及耳机接口外,扩展坞/USB 3.0二合一接口是值得一提的,这个特殊的接口平时可以充当USB 3.0接口使用,同时,它也通过Light Peak传输技术来与扩展坞连接,拥有10GB/s每秒的超高速传输。

虽然利用转接头或多功能接口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超轻薄笔记本接口不足的缺陷。但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外观方面,多多少少仍受制于接口厚度或布局,离设计的理想理念仍有一定距离。这时宏碁Aspire S5的出现,倒是为未来笔记本电脑的接口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

眼不见心不烦,Aspire S5一触即启隐藏式接口设计

除了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还是延续前面我们所说的思路,不过,宏碁Aspire S5则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启发。S5与普通的超极本差不多,但如果你细细端详,就会发现接口不见了—无接口的超极本?这也正是S5的独特之处:设计师利用暗藏的机关将接口藏起来了。这就是S5所独有的“Magic Flip”技术!

按下Aspire S5上的这个开关,会发生什么呢?
按下Aspire S5上的这个开关,会发生什么呢?

为了解决过薄的机身厚度与接口数量相冲突的问题,宏碁在Aspire S5机身上引入了名为“Magic Flip”的技术,也可解释为隐藏式接口。宏碁将主要的机身接口(包含HDMI、USB 3.0以及Thunderbolt),集合于机身后侧的隐藏式接口里。当平时不使用时,接口模组就会收藏到机身里,让机身四周看不出有输出入端口的配置;但遇到需要使用的环境时,只要按下机身边缘启动键,端口档板在电动马达的作用下就会缓缓开启,露出接口,科技感十足。此时机身整体还会出现一个小的倾斜,用户在打字时会有着不错的使用舒适度。

原本是这样的
原本是这样的

现在变成了这样……
现在变成了这样……

Magic Flip设计方案的实现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宏碁的设计团队首先确认了要将接口都后置于机身后部的位置,进而考虑隐藏接口,后又将原先的手动隐藏接口方式变成了后的马达机械控制的方案。在这个渐变求精的过程中,设计师们也在为S5寻找着佳部件。设计师蒋美凤表示:“为了让接口升级马达达到佳状态,我们从开始采用相机马达,到终确认采用遥控飞机的马达,一共花费了半年的时间来寻找和实验”。

除了HDMI接口和两个USB 3.0接口,下方的雷电接口也是留有伏笔的设计。
除了HDMI接口和两个USB 3.0接口,下方的雷电接口也是留有伏笔的设计。

当然,除了Magic Flip隐藏式接口的设计,宏碁也同样计划在S5上应用扩展坞,扩展坞中还将包含独立显卡。为了满足高数据量传输对带宽的需求,S5也采用了双通道的雷电接口。这一全新的设计方式对于缺乏集显的超极本来说也将是个借鉴。

我们终看到的Aspire S5厚度只有11mm、重量仅有1.2kg,整体机身更美观、更轻薄。更重要的是,这种颇具创意的接口设计显然会给其他设计师以启发和借鉴。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接口设计趋势?不如,咱们拭目以待。

写在后

设计师中有这么一句话:没有完美产品,只有不断完善的产品。一直以来,无论那种笔记本接口方式方案,都是更多迎合设计需要而去完善,而往往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放在了第二位。只有真正完全结合用户需要,将接口设计完全融入到产品整体设计中,那才算是真正找到佳设计的平衡结合点,因此未来笔记本接口进化论仍将继续下去。不过随着无线互联技术的发速发展,相信设计们心中的“接口纠结”心结将可以得到完美解决—在无线应用技术支持下,相信扩展接口终有一天会从笔记本上消失。当然,设计师的工作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也许无接口的笔记本只是未来设计师新一轮设计挑战的开始而已,之后如何再推出更惊艳的作品又成为设计师下一个工作的目标……

分享到:

用户评论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