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日本是9月14日下午4点开始预订iPhone 5,但从当天早上起,各个大型电子商场都排起了长队。我下午4点半赶到东京市中心的商场时,队伍已经从底楼排到了四楼,眼看着当天预订无望于是立即杀了个回马枪在远离车站处找了一家少有人知的手机专门店,在经过3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终于预订成功。
根据全球统计数据,从9月21日开始iPhone 5的首发三日销售量为500万台,比iPhone 4S仅多了100万台,这个成绩在很多分析师眼里看来并不算很出色,也有人指责苹果一如既往地在玩饥饿营销把戏。不过在我看来,这主要还是受到了供应短缺的影响,显示屏面板产能不足和iPhone 5组装复杂程度大幅提高都影响到了产量,这也从近一系列和富士康有关的新闻报道中得到了验证。由于我赶在预订首日预约成功,所以在9月22日就顺利拿到了手机,而之后的用户就没那么幸运了。从网上用户反馈来看,因为错过了第一批产品,到截稿为止不少9月16日的预订用户还没拿到手,而9月21日以后的预订用户入货时间甚至排到了11、12月份,由此可见在日本iPhone 5的用户需求有多火爆。
在拿到手机之后,我从一个玩家和专业用户的角度写出了自己的诸多感受,并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有计划购买的朋友能更加清楚iPhone 5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没有计划购买的朋友,也可以看看这款受到全球瞩目的智能手机、这款没有乔布斯之后的iPhone、这款首次改变屏幕尺英寸的iPhone在方方面面的表现。
不管是iPhone 3GS还是iPhone 4,在苹果发布会亮相时都曾让人耳目一新,而从iPhone 4开始并没有太大变化的外观造型让不少粉丝已经开始产生审美疲劳了。iPhone 4S和iPhone 4几乎完全一样,而这次iPhone 5则被一些用户冷嘲热讽为只不过是把iPhone 4拉长了脸而已。不过我倒是觉得,一个成熟的设计模板可以用上4、5年,苹果过去的热销笔记本电脑MacBook Pro/MacBook Air的外观设计生命周期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次iPhone 5正面依旧采用与iPhone 4S相同材质的整体玻璃面板,在触控手感上感觉更流畅和舒适了。背面则是分段式设计,上下两端为陶瓷玻璃,而中间主体则采用了和MacBook系列一样的铝合金,具有很强的磨砂质感。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有层次变化的设计。
以三星为代表的Android阵营为了对抗iPhone而采用了大屏策略,一步步使用户对屏幕尺寸的依赖逐渐扩大,GALAXY Note 2甚至达到了夸张的5.5英寸。在港澳台和日本有很多女性用户反而更倾向于使用大屏幕的手机,而作为大屏控的我也在实际使用中体会到了一旦习惯了大屏幕的各种舒适就会立即容忍大屏幕带来的其他不便。在这个大环境下,苹果也不得不做出应变,从乔布斯时代坚守所谓的“黄金尺英寸”3.5英寸改为了4英寸。由于iPhone 5优先考虑的是照顾用户单手操作的习惯,所以横向仍然保持和iPhone 4S一样,而纵向拉伸了不到0.86厘米。刚拿到手时看着有些别扭,就像是一张驴脸,不过习惯成自然,看着看着也就顺眼了……但是就和过去乔布斯一直在主张3.5英寸是大多数人单手操作极限时说的那样我也属于“手小抓宝”那一类,单手握着iPhone 5去操作对角上方区域的确比较困难。
iPhone 5的侧面这次基本没有变化,不过底部变化不小,耳机孔被设计在了机身底部,新8针Lightning接口节省了一定的空间,所以外放喇叭就变得更大一些了, 虽不敢说音质提高了多少,不过至少音量感觉大了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优化天线接收的原因才把耳机孔放在底部,总觉得耳机插在手机下方有些别扭。
这次iPhone 5改变大的就是屏幕,尺寸增大为4英寸,分辨率从960×640增大为1136×640。从像素来看仅仅增加了0.18倍似乎差异不大,但是在浏览网页和使用阅读类软件还是感觉视野增加了不少。比如图片分享客户端“INSTAGRAM”的使用界面对比,iPhone 5的用户体验提升很明显。
除了分辨率,这次iPhone 5还使用了in-Cell新技术,把屏幕的触摸层集成到面板中,不仅仅色彩更为饱和艳丽,机身也能做得更薄了,这也是iPhone 5轻了28克的主要原因,拿在手上真的感觉很轻。
iPhone 5采用了新双核A6处理器,搭配了SGX543MP3 GPU,比较意外的是A6没有像之前曝光的那样使用A15架构,而是采用苹果自家研发的架构,这也是苹果第一次在ARMv7指令集上自主设计的SoC A6处理器。好在不管是跑分还是在实际应用上A6没有让人失望,同样是iOS 6系统的情况下,iPhone 4就像是老爷车那样的卡,iPhone 4S尽管操作流畅但运行大程序和打开网页延迟还是比较明显,而iPhone 5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让人感觉流畅,特别是一些大型游戏比如赛车游戏《ASPHALT 7》,各场面切换等待的时间比iPhone 4S缩小了一半有余,而Safari浏览器打开网页时的页面载入更让人有一种水银泻地般的快感。另外,在iOS 6预装了大约同等的100个软件的情况下,我做了重启时间的对比:iPhone 5是25秒;iPhone 4S为 28秒,iPhone 4则是51秒。
尽管iPhone 5采用的与iPhone 4S相同的800万像素摄像头,但在实际使用中,感觉iPhone 5在拍照上要比iPhone 4S开启和抓拍速度上要快很多,几乎是瞬时开启和完成拍摄;其次,拍出来的照片色彩饱和度更足一些,特别是在弱光条件下的表现比过去要好很多,以致于一些微博网友认为我拍的照片是不是加了什么滤镜处理了。感觉这些主要归功于处理器的提升,在拍照时可以运用各种新的降噪和过滤技术。
尽管Android阵营从去年就开始陆陆续续支持LTE,不过在我看来,iPhone 5的大举进入才会真正促进LTE的快速普及。日本3G多年平均速度也就1~2Mb/s,而iPhone5一下子就提升到了10~20Mb/s。都说“从奢入俭难”,不管是下载软件、打开网页或是阅读新闻,现在再让我用3G网络就会有一种明显的焦躁等待感。 此外,iPhone 5的Wi-Fi同时支持2.4GHz和5GHz 两个频段,高速度可以达到150Mb/s,在家里或是户外使用时可以避开其他各种各样使用2.4GHz的无线移动设备。
我是真正的“Heavy User”和“吃电大户”,手机几乎不离手,早上出门在电车里上网,看新闻,中午刷刷微博,经常出去开会需要为笔记本电脑共享网络发邮件查资料,下班则在电车里打打游戏、看看连续剧,所以iPhone 5的电量大半天就消耗得一干二净,目前保持着“一天两充”的频率。和iPhone 4S比起来,续航水平感觉差了30%左右。但如果关掉LTE的话与iPhone 4S的差距也就10%左右。当然和不少Android阵营的LTE/Wimax手机什么都不干到晚上就没电相比,这个成绩已算相当不易。
iPhone 5预装了iOS 6,刚上手可能还感觉不出有什么变化,但深入一用就会发现Google过去为苹果定制的软件被一扫而光,而其中对大家影响大的莫过于Google地图了。据说乔布斯评价任何事物只有两种,Great(很棒)和Shit(狗屎),相信他如果还在世的话,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新版本的苹果地图评价为Shit。百闻不如一见,对比一下两张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地图,当您看到苹果版那光秃秃如沙漠般的画面时的感想是什么呢?
不仅仅是地图数据缺乏,更糟糕的是苹果版地图数据在路线导航和卫星3D照片出现了很多低级的错误。因此,首席执行官库克在iPhone 5开始销售短短一周后就其iOS 6中新推出的地图服务水平不佳而公开道歉,并建议用户使用微软、Google、Yahoo等竞争对手提供的地图服务。
好在苹果也在加班加点不断地改善地图的数据精度和用户体验。在我截稿前一天发现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日本版终于开始支持部分地区的3D平面地图了,路标数据也在缓慢的增加,于是立即加了3D/2D版的平面地图对比,看看是不是感觉完全不同了。
尽管iOS 6和Facebook做了深度的整合,但国内用户更关心的还是新浪微博的使用,所以这里就举微博的两例活用方法,用户可以在照片、网页里直接把对应的内容分享到新浪微博。当然这是前几年A ndroid早已老掉牙的功能了,而Android也在开发用的SDKFramework里提供了比苹果更为方便和自由的数据共享机制,但苹果总能化腐朽为神奇,在用户操作界面上的易用度还是要胜过Android一筹。
相信不少用户就是因为苹果内置的中文输入法不好用,而选择越狱使用搜狗等更符合中国人习惯的输入法的。不过这次iOS 6的中文输入上还是做出了不少优化也增加了词汇量,所感觉又少了一个越狱的理由了。我是上海人,这辈子就没分清楚过前后鼻音in/ing和en/eng的区别,一个简单的“清新(qingxin)”都时不时要输入四遍组合才能找到正确发音,现在好了,搜狗等输入法带的纠错模糊输入功能终于被支持,并且还增加了语音输入。和Android相比,苹果支持多国语言键盘切换时语音输入也切换到相对应的语种,而Android却只能设置一个缺省的语音输入语种,对我这样时不时需要中英日切换输入的用户来说很不方便。
在iOS 6里,Siri支持的语种更为广泛,识别精度也由于云端的大数据(Big data)挖掘分析比过去有了不少提高,在设置闹钟、预定提醒、打开程序等基础应用上能让人比较满意了。而且Siri的人工智能也开始有所提高,比如让Siri帮你打电话、选择播放音乐、开启Facebook了解你的关注者在做什么,查询各地天气等比较复杂的应用上都让人感觉比较实用了。
不过在其他方面如LBS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这次并没有太多变化,不仅仅是国内,在日本Siri也无法提供和美国本土一样的各类贴近生活的功能,比如餐厅预订之类的。相信今后苹果会和更多全球范围内的内容服务商进行合作使Siri的用途更为宽广和方便。
Passbook是一个通过GPS或基站信号提供优惠券、电子票据的LBS位置服务的应用,可以根据你所处的位置或时间触发提醒你有对应的优惠券或会员卡等信息,这个功能可以弥补没有NFC的遗憾。在日本开始有乐天等公司提供服务,而该功能在国内也已有携程等公司支持。例如,当你经过星巴克时,PassBook就会弹出一条信息提醒你星巴克就在附近,可以使用相关的星巴克优惠券和礼券等;又比如当你到达宾馆住宿时可以自动Check in和提供宾馆内部的信息。
由于我过去几年就从事过通过Wi-Fi/蓝牙和NFC提供类似于Passbook功能的工作,相比之下使用Passbook还是有定位不准,有些细节无法实现的问题(比如坐电车刷卡,在大型商场内定位接收数据,细分多家紧邻的餐厅)。而苹果发布的iPhone 5开发包并不开放Wi-Fi深度定制API,不带NFC也是一个硬伤,如果将来不做进一步硬件支持的话,在和Android的竞争中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iPhone 5支持通过3G/LTE进行FaceTime视频通话,不像过去的iPhone 4S只能通过Wi-Fi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iOS 6和OSX Mountain Lion 10.8.2上,苹果已经为所有设备增加了通过电话号码或是E-mail(非iPhone设备需要邮件注册绑定通话用的ID)建立FaceTime视频电话的功能。因此iPhone5/iPad/iPod/MacBook之间都可以免费互相视频通话,这比Skype要强了很多,画质音质也很出色,让人不得不佩服苹果强大的生态系统统和能力。
有人说把iPhone 4S拉长便是iPhone 5,甚至还有网友恶搞出了加长版的iPhone 101大楼,不过看习惯了之后还是觉得iPhone 5挺苗条和漂亮的。而官方宣称这次采用的in-Cell屏幕饱和度提升了44%,实际观感iPhone5的屏幕看上去的确更艳丽一些,甚至于一直以AMOLED超艳丽色彩为荣的GALAXY系列相比之下都有些黯然失色。
从背面来看,GALAXY S Ⅲ的钢琴烤漆塑料壳廉价感十足,而相比之下iPhone 4S背面的玻璃材质以及iPhone 5的混搭金属材质高级感强上不少。
SIM卡对比(左3为micro-SIM,左四为nano-SIM)
iPhone 5在宽度保持一致,长度增加0.86厘米的前提下,厚度较之iPhone 4S薄了1.7毫米,重量轻了28克(iPhone 5为112克,iPhone4S为140克),从侧面可以明显看到厚度的变化。在iPhone 4/4S中,整个金属侧面被设计成了信号天线,这虽然节省了内部空间,但在用手握紧两端时也造成了一定的信号不足。而在iPhone 5中,天线被设计在上下两端,这样很好地解决了之前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SIM卡,苹果为追求缩小体积进行的努力是没有止境的,即使是SIM卡也不放过。对比一下iPhone 4/4S采用的micro-SIM和iPhone 5的nano-SIM就可以感受到体积上的差别。不过这细微的变化造成了用iPhone 5就不能再用目前市面上的其他手机,可以说得不偿失。
在接口上,苹果这次也做出了大的变革,抛弃了沿用10年的30针接口(苹果第一次使用30针接口是在2003年推出的第三代iPod Classic上,此后的iPod Nano、iPodtouch、iPhone、iPad 等苹果产品也都沿用了这一接口)改用新标准8针Lightning接口。Lightning接口对iPhone 5体积的缩小贡献极大,也使得耳机孔和扩大了的喇叭可以同时放置在了底部。比较令人意外的是,iPhone 5并不赠送30针接口转Lighting的适配器,用户需要另行购买,这让拥有大堆苹果30针接线的我有些郁闷,毕竟除了家里,办公室,车载等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备用数据线用来充电。当然这次的新接口的确带来了不少好处,插槽可以不分正面反面直接插入,不用担心插坏插槽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款名为EarPods的iPhone5御用耳机,据说它是由苹果公司多名设计师参与设计,并邀请了多达600人参与测试了124种不同的设计原型,终实现了耳塞式耳机的全方位突破。比起iPhone 4S的耳机,新EarPods圆润了很多,边缘处非常的窄平。尽管一开始有些不适应新耳机的塞入感,不过试听下来的音质还是比过去有了不小的进步,非常通透和浑厚。还是前面那句老话,习惯成自然,听着听着就适应和喜欢上了新的耳机。
接下来我们看看iPhone 5的性能测试,为了让大家对iPhone 5性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我纵向选择了苹果家族移动产品和Android旗舰作为比较,而横向则选用了两台苹果笔记本作为参照对象。选用的跑分软件也是采用了跨平台设计的Geekbench,可以用于iOS/Android/Windows/Mac OS X/Linux等多个平台。
从移动机种来看iPhone 5当仁不让拔得头筹,由于Geekbench偏重于CPU和内存I/O测试,所以如果考虑加入iPhone 5的GPU的话,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是新型的GALAXY S Ⅲ和Google王牌平板Nexus 7都比iPhone要逊色不少。
再来看看和笔记本电脑的对比,由于个人电脑普遍用的是CISC指令集,而移动设备多采用ARM(Advanced RISC Machine)架构的RISC指令集,绝对公平的比较几乎不太可能,不过偶尔关公大战一回秦琼也无妨。参与对比的是我去年底买的新MacBook Air(英特尔酷睿i7 1.8GHz)和我6年前购入的老MacBook Pro(Intel Core 2 Duo 2.33GHz处理器)。从跑分来看iPhone 5分别达到了新MacBook Air的27%和老MacBook Pro的51%。在我看来未来使用更快速/更先进/更节能/更通用的iPhone来实现大规模科学计算也许会成为现实,而今年日本已出现了一种小型机器人提供插槽,用iPhone 4作为人工智能的控制运算器,相信明年插入iPhone 5的小型机器人将会提供更强的人工智能。
屏幕方面,由于我没有客观测试的专业设备,这里就借用国外视网膜神经科学家Bryan Jones在博客发表的用显微镜和EOS1D Mark III拍下的像素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iPhone 5颜色比较艳丽和清晰,而iPhone 4则有些模糊,红蓝绿三色的发光亮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我肉眼观测到的主观感觉一致。
拍照一向是iPhone的重头戏,尽管这次苹果并没有提升iPhone 5摄像头的像素,但是为匹配iPhone 5的轻薄机身将摄像头缩小了25%,并且改成了蓝宝石保护层,拍照速度也有提高。在拍照选项上,iPhone 5仍然非常保守的只保留了简单的快门、HDR和网格功能,仅仅增加了安卓手机上早有的全景拍照。不过iPhone 5采用了新型的索尼制造内部照射型(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在细节和颜色饱和度上还是有了进步。
关于拍照,就我的实际体验来看,iPhone 5在夜景下的改进非常大。我从阳台拍了一张月黑风高照,可以看出,ISO达到3200的iPhone 5尽管噪点增多,但非常的亮,比ISO仅为800的iPhone 4S拍出的夜景,在细节上要丰富一些,起码在手机上看起来,iPhone 5的夜景照片还不错,具体一定的实用度。
全景(panorama)照相是这次一个新卖点,尽管一些第三方工具也提供了相同的功能,但苹果官方的全景拍摄操作更为便利,按完摄影按钮之后,以自己为中心旋转扫描视野中看到的景象就行。即使手有些上下抖动也不要太担心,iPhone 5会自动做补偿处理,所以随手拍出来的全景图效果也是不错。
在地图方面,前文提到了,iOS 6完全抛弃了之前预装的Google地图软件。去年年底苹果收购了3D地图成像公司C3Technology,其技术可支持3D地图成像,3D效果非常不错,下面就来看看通过卫星照片形成的iPhone 5苹果版3D成像图和iPhone 4S Google版2D成像图。
夜景拍摄样片。上边是iPhone 4S,下边是iPhone 5。
屏幕对比。上面为iPhone5,下面为iPhone4/4S。
作为一个总结和全览,下面用表格形式列举出了iPhone 5和iPhone 4S的硬件性能对比,一目了然地可以看到iPhone 5各项指标都有了提高。
iPhone 5的3D卫星图与2D卫星图(iPod Touch)
前文对比了iPhone 5和iPhone 4S的各项主要差异。现在再来看看和Android旗舰的对比。尽管以GALAXY S Ⅲ为代表的Android手机领先一步使用了四核处理器,但在实际体验上iOS要比Android好不少。毕竟Android多了一个虚拟Java解释层拖慢了运行速度,而且Android更重视匹敌PC的真正多任务运行机制,所以有不少额外的CPU开销,相比之下iOS则比较务实,更重视实际用户体验。下文更偏重一些iOS对比Android旗舰在功能上的弱点,但并不表明这些功能加到iOS上就一定更适合用户的要求。
Android的Home桌面界面比iPhone 5要丰富不少,主要是多了Widget小插件,使得待机时就可以看到很多信息,而不是iOS从一开始就延续到现在的单调图标机制。比如在Android桌面上就可以看到天气,新的Youtube推荐,阴历阳历转换,新邮件信息等。当然Android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明显的,就是更耗电。另外,当用户想在iPhone中打开Wi-Fi,调节屏幕亮度都需要一层层点开设置,对于经常需要切换使用的用户确实很麻烦,Android就好很多,这些常用功能可以作为快捷开关放在桌面上一击命中。
作为一名大屏控,我在手机上看网页是为频繁的,比比看GALAXY S Ⅲ的4.8英寸(1280×800)和iPhone 5的4英寸(1136×640),iPhone 5还是差不少。由于日本还没开始卖GALAXY Note 2,有兴趣的朋友到手后可以对比一下5.5英寸屏的表现如何。另外夏普正在推进5英寸(1920×1080)以及6.1英寸(2560×1600)超高清晰屏幕的生产,在刚闭幕的CEATEC 2012电子大展上也是吸引了诸多目光,得到了总务省的赞赏。据说HTC和夏普自家的Android旗舰将作为第一批搭载的机种,相信今年年底就会有更多的对比对象了。
前文提到过,iPhone 5实现了和各类SNS的互通共享数据,不过这个功能早还是Android上普及实现的,尽管苹果这个功能的实现姗姗来迟,不过在用户界面的易用性上我觉得iPhone 5还是稍胜一筹。Android功能按钮太多太杂,反倒让人眼花缭乱,而三星、摩托罗拉、索尼、HTC等各厂商为了追求个性,界面上往往有不少微妙的差异,即使是我这样的高级“狗粉”有时候都不知道往哪儿下手。
通知中心是另一个iOS模仿Android的功能,在过去很多用户选择越狱安装插件来实现部分通知中心的功能,在iOS 5发布之后才运用到了iPhone手机上。在这方面iPhone 5改进不大,只是能多显示一些SNS社交网(新浪微博,Facebook,Twitter)通知信息。iPhone 5通知中心里显示了日历提醒,天气、股票信息。相比之下,GALAXY S Ⅲ通知中心功能则要丰富得多,有用户自由设置的各类快捷设置开关,也有一键清除通知的按钮。
接下来看看应用商店,我可能有些怀旧,总感觉过去的苹果商店更为简洁易用,色彩也更明快一些。这次iPhone 5带来的商店刚开始使用会感觉有些乱,而在苹果精心重新设计的暗基调配色上,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苹果这次又在模仿Google了,苹果iOS传统的淡蓝色和白银金属质感到哪儿去了呢?
动态壁纸是苹果又一个不支持的功能,Android桌面上就可以显示各种变化美景以及我特别偏爱的银河系星云图。当然,苹果坚持现在的选择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动态壁纸费电,在赏心悦目和实用方面,苹果仍然坚持了实用。
前文提到了,这次的iPhone 5中文输入法有了不少进步,也无需越狱安装第三方中文输入法,不过和Android相比,用户选择的自由度的确还是差了一点。另外苹果坚持的瘦身设计对单手操作用户很有利,但是在QWERTY全键盘输入时的准确度和快感上,iPhone 5比GALAXY S Ⅲ差了不少。
后提一下在硬件方面日本地区的一些特殊性。日本的传统手机有“三大神器”一说,数字钱包,数字电视,红外线/防水是日本用户比较重视的三大功能。Android由于比较开放和可扩展性强,所以日本厂商的旗舰大多数搭载了三大神器,特别是前面介绍的索尼Xperia AcroHD系列还可以和游戏机PSVITA共享游戏记录。而韩国三星为了拓展日本市场,GALAXY系列也开始搭载数字钱包和数字电视功能。相比之下苹果在这方面的动作还过于缓慢,作为我来说,数字电视和红外线倒也算了,数字钱包和防水真的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功能,也希望有朝一日iPhone 5能当电车卡刷,能一边泡澡一边把玩。
经过多天的发售之后,网络上爆出了iPhone 5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究竟怎么回事呢?我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为大家验证一下!
前文提到, iPhone 5将Google地图“扫地出门”,把自家的3D引擎地图作为一个大的卖点着力宣传。不过可能是由于推出太过匆忙,新的苹果地图并不像Google地图那么精确,有点“路痴”。从美国当地用户反馈来看,诸如“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穿越了、无法找到家门口的地铁站、学校和公园居然在同一地点,导航精度差……”的抱怨声比比皆是。而在日本,“路标太少东京成了沙漠、车站居然被标上了麦当劳和王将饺子、路线不准确根本不是给人用的”等等,受到了历来对品质苛刻的日本用户的猛烈抨击。不过和这些网上的吐槽相比,我受不了的就是下面这幅对比图中的低级错误了,一直让我很纠结会不会开车被导航到大海里去。
近日一些国外用户又发现使用他们的iPhone 5内置键盘输入密码时,会出现静电干扰而花屏的现象,有人猜测可能是软件问题所造成。而这个问题我也碰到了,在网上一查发现中招的用户非常之多,不过我只有在Apple Store里购买软件输入密码时才会有这个花屏出现,请注意右图中第二排键盘处。虽然该问题并不会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但总会令人担心是不是硬件问题,有一天这屏幕是不是会彻底报废。但是如果拿去换吧,还真等不起下一拨入货的时间。
iPhone 5在背面采用的铝合金材质,让手机整体更具质感,不过也正是第一次在背面使用出现了一个大问题。特别是黑色版iPhone 5,不少用户用了没几天就发现背壳和边框位置出现掉漆、凹痕等缺陷,据说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采用的铝合金材质让漆面难以牢固地附着于其金属边框,而阳极氧化铝材质本身也容易产生凹痕。所以有些网友在微博上吐槽:“买黑的是刮刮乐,刮完以后送个白的”。在日本,一些用户在新开箱的手机上居然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于是愤怒的要求退货。而对于iPhone 5的掉漆问题,苹果公司近日给出了“iPhone 5的掉漆问题是正常现象”的回应,显得有些不负责任。据日经新闻透露,问题还是出在iPhone 5的新工艺要求比较高,而富士康由于订单过多工作负荷过大(据DIY专业人员拆解,iPhone 5的组装极为复杂,对工人的工作强度比过去高了很多),质量品质得不到和过去一样的保证。
我也是属于有洁癖的一类,尽管这次购买的是不易看出掉漆的白色,但刚到手就全副武装的把iPhone 5包扎了起来,前面贴膜,后面带套。
在网上iPhone 5还出现过屏幕发黄的报告,这种情况其实在iPhone 4/4S上都出现过,这主要是由于屏幕粘合剂所造成的,当其干燥后,这个现象应该就会自动消失了。我倒是没有碰到这个问题。
另外近有很多iPhone 5的用户在官方论坛上称,他们拿到的iPhone的Wi-Fi连接速度非常慢,甚至还不稳定,有些是因为苹果认证的URL失效有关,有些故障原因据我分析有可能是Wi-Fi 2.4 GHz占用的频带和LTE 2.x GHz过于接近有关。尽管LTE和Wi-Fi是切换着使用的,但实际上在使用Wi-Fi的同时,不少用户反应LTE会漏大量的流量,这个问题我也通过监视流量的工具得到了证实。
iPhone 5将屏幕扩大为4英寸,优点是有了更大的视觉空间,所看到的内容更多,缺点则是的屏幕比例从4:3切换到了16:9,所以原有程序会在上下各留一道黑边。不过好在这次SDK框架变化不大,原有的应用绝大多数都是完全兼容的,暂时视觉上受点黑边影响还是可以容忍,各个开发者们也会很快更新解决这个黑边问题。到截稿为止,我收藏的近500个iOS程序有大约5%已经拉伸为全屏了。
iPhone 5这次增加了4G LTE网络的支持,此外还有HSPA+和DC-HSDPA,一步到位地支持了所有主流高速数据网络,快理论速度可达100Mbps。此次iPhone 5按GSM和CDMA以及LTE频段的不同分为三款。比较令人意外的是这次iPhone 5 LT E对应的BAND比较少,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都不支持,反倒是CDMA占了一定的优势。
由于目前为止Softbank的LTE网络还很少,我们就覆盖了东京绝大多数地区的KDDILTE网络来看看网速到底有多彪悍,并以传统的3G以及准4G Wimax作为对比。从实地测试来看,上下传特别是下传的速度有了超过7倍的提高。
为了避免我一个人的感受不够客观,我邀请一些朋友或同事在使用后作出评价。由于iPhone 5目前还非常之紧俏,所以能获取的反馈并不多。
“家里离东京市中心稍远一些,LTE信号不是很好。但是出门在外,坐电车时LTE真的速度很快,绝对不会再去用3G手机了。另外用iPhone 5自带的Tethering,随时随地可以在外面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再也不需要单独的3G路由器和到处找咖啡店上网了。”
“这次的iPhone 5麦克风增加到了三个,除了仍旧在底部的主麦克风外,还拥有听筒位置以及背部摄像头附近的两个降噪麦,对于在嘈杂的背景通话时有很强的降噪效果。过去诺基和日本厂商经常嘲笑iPhone的语音通话能力不行,但这次iPhone 5对噪音过滤的改进让人刮目相看。”
“iPhone 5太轻了,拿在手上就怕手一滑掉地下,不过买了一个保护外壳带附加大容量电池的装上后发现倒是正合适。”
“还是更喜欢上一代iPhone 4S的白色后背,iPhone 5的后背太杂乱了。另外,单手操作时自己的手指总是够不到iPhone 5的通知栏,觉得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