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失控的安卓市场

失控的安卓市场

2013-06-25邓小军《微型计算机》2013年6月下

有一个传播很广的微博段子这么说“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加油站,生意很好,然后第二个犹太人就来开了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超市,这片区域很快繁华起来。但如果是中国人,第一个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开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中国人也都会跟着开加油站,并终陷入行业的恶性竞争中。”虽然这是一个带有自嘲性的不负责任的内容,但的确是目前国内安卓应用商店的真实写照。

失控的安卓市场

由于谷歌在中国市场的退出,由其主导的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国内从来没有一家官方的应用商店,这引起第三方安卓应用商店的集体喷发。

2011年昌盛的时候,国内曾统计出有400多个应用商店。而在经过近2年的洗礼后,虽然这个数量已大大减少,但活跃的依然还有几十家,在生存与抢夺手机入口的竞争下,整个国内安卓应用商店正集体陷入混乱和失控的境地。

亚马逊来了

5月对安卓产品经理朱嘉而言是繁忙的一月,在经过近2个月的产品定位、设计和开发后,他所主导的一款安卓应用已经进入后期的测试和机型适配阶段,不出意外,6月上旬就将上线。按常理,整个产品似乎已经渡过了繁忙和艰难的时候,但对于像朱嘉这样的Android产品经理而言仅仅是完成了整个产品的一半,接下来还有艰难的产品上线发布和推广难题。

亚马逊中国的官方首页已经为应用商店开辟了导航条,同时提示用户下载安装应用商店客户端。
亚马逊中国的官方首页已经为应用商店开辟了导航条,同时提示用户下载安装应用商店客户端。

基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Android应用在国内没有官方的分发渠道,常规的做法是通过论坛、社交网络、下载站点和第三方Android应用商店来上线。这是一个耗费体力的活儿—即便仅考虑第三方Andriod应用商店,光注册和维护几十个开发者账号就已经够呛,更别提适配各个应用商店的提交审核和版本更新流程了,而要保持各商店的同步更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相对于其他个体开发者而言,朱嘉依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自己有一个团队可以分担,并且应用初的目标并不是盈利,他需要做的只是找到安全可靠的发布渠道。在面对国内几十家安卓应用商店时,他选择了5月初才宣布进入国内的亚马逊应用商店。他的理由是:亚马逊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电商品牌,其用户的年龄结构和消费文化符合自身应用的定位,同时亚马逊拥有相对公平的应用推荐和审核机制,这在其他第三方应用平台上是不多见的。

亚马逊应用商店一览
亚马逊应用商店一览

5月初,亚马逊中国公布了一项移动应用程序销售计划,该计划显示亚马逊应用商店将向开发者支付所有销售市场标价的70%,同时中国亚马逊还将免除开发者99美元的年费。亚马逊应用商店在2012年初创立,并在短时间内扩展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Google Play官方电子市场之外强劲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亚马逊的这一计划被国内的安卓开发者誉为“Android开发赚钱的春天”。

营收之困

尽管多个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Android应用数量的增长速率早已经超越iOS,并预计在今年6月,Android应用总量就会超越iOS,但在开发者盈利方面,iOS依然占据绝对份额,来自Android的营收仅仅集中在手机游戏和少量付费应用上。

图为安卓应用市场的井喷现象
图为安卓应用市场的井喷现象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由于Google Play在国内的影响力极低,付费应用仅在海外有存活市场,除非团队运作,安卓个人开发者很难通过付费应用盈利。因此国内的众多开发者选择的是一条内置广告或者与第三方广告平台联盟的免费应用之路,这也是国内安卓应用商店的主流运作模式。

来自卡巴斯基实验室的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有近99%的手机面临安全风险,这与Android的开放策略和不严格的审核机制密切相关。
来自卡巴斯基实验室的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有近99%的手机面临安全风险,这与Android的开放策略和不严格的审核机制密切相关。

目前国内的安卓应用商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基于论坛和社区化的商店,比如安卓市场、机锋市场;一类为终端制造商定制商店,包括小米、魅族、酷派等等;第三类则为门户应用商店,如91、应用汇、百度应用等等。

就应用商店本身而言,只有第二类应用商店主要目的是为旗下机型提供增值服务,同时希望借此占据这些手机用户的互联网入口,盈利压力较小,但类似小米这样的多硬件适配系统其实也在朝门户应用商店迁移。其他两类商店均存在现实的盈利问题。因为缺乏成熟的付费体系和支付渠道,所有的商店仅能从广告分成、应用推荐和排名中获得收入,相对iOS和亚马逊的付费下载模式,无论是商店运营者还是开发者都感觉极为吃力。

今年2月以来,谷歌已经从Play商店中手动清理了至少6万多个应用,堪称有史以来大规模的清理门户行动,而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安卓应用的平均素质。
今年2月以来,谷歌已经从Play商店中手动清理了至少6万多个应用,堪称有史以来大规模的清理门户行动,而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安卓应用的平均素质。

而对于开发者而言,除了少数精英开发团队能从品牌制造商的定制和内置应用中获得报酬外,绝大部分开发者,尤其是个人开发者获得营收的唯一途径只有广告和积分墙。而应用商店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大多数不允许开发者内置与自己无关的广告,比如安卓和机锋市场都为开发者提供自己的SDK广告平台。这意味着要适配不同应用商店,开发者还必须重写自己的广告代码,工作量巨大。

而另一项广受开发者关注的盈利工具为积分墙,也就是所谓的应用内下载,用户下载推荐应用获得积分,可用于游戏道具和关卡的解锁。目前国内知名的积分墙体系为有米,同时也遭到各大应用商店的抵制。 盈利模式的单一和微薄利润让开发者和国内安卓应用商店都面临生存压力,这不仅造成了应用质量的普遍不高,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国内应用商店为争夺开发者而出现的混战。

审核模糊

朱嘉告诉本刊记者,对于开发者,审核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爱的原因是,只有严格的审核才能保证应用的品质,让真正全身心做应用的开发者获得回报,避免山寨和抄袭对原创者的伤害;恨的是,类似苹果的长审核流程和机制,让应用的上架无法自主控制,很容易错过佳的推广期。但尽管如此,开发者和用户都还是呼吁给予更严格的审核。

所谓的榜单守护即保持在某些应用商店上的排名,价格不菲。由于国内应用商店运营的不规范性,开发者可能更愿意选择直接与应用商店合作,通过类似竞价排名的方式实现。
所谓的榜单守护即保持在某些应用商店上的排名,价格不菲。由于国内应用商店运营的不规范性,开发者可能更愿意选择直接与应用商店合作,通过类似竞价排名的方式实现。

4月底,一份来自飞象网的报道称,根据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院软件安全评估中心对我国4家官方商店、24家Android非官方商店和7家iOS非官方商店进行的安全检测,2013年1月份发现的恶意应用软件至今仍然有近50%的应用在架,有些应用商店的恶意应用甚至仍然全部在架,已知的Android恶意应用下载量已增加到2728万,应用审核形势严峻。

根据记者调查,国内前十大的安卓应用商店基本都提供开发者管理后台,以及人工加智能的审核方式,部分应用商店还会定期对山寨软件进行清理,但并没有确切的清理周期。对于审核方面,大部分应用商店提供的是24小时回复,但这种回复仅仅是反馈审核意见。

虽然Android刷榜冲榜的单日费用相对iOS而言并不高,但由于应用商店分散,要全面覆盖,这个费用依然不小。
虽然Android刷榜冲榜的单日费用相对iOS而言并不高,但由于应用商店分散,要全面覆盖,这个费用依然不小。

虽然看起来,稍微有些影响力的应用商店都具备看似完备的审核流程,但在实际运行中给开发者的体验却大相径庭。不止一位开发者抱怨,国内的应用商店审核存在很大的随机性,甚至不做任何修改只要反复提交,终都能审核通过,一些应用商店甚至还流传着上午审核员和下午审核员的故事(上午审核会比较好通过,下午则反之),随意性极大。而对于应用的品质,很少有应用商店会提出修改或者回复,甚至一些有严重BUG和内置恶意文件的应用也能轻松过关上架。而唯独审查比较严厉的是应用内置的广告平台和积分墙体系——这都是与应用商店盈利息息相关的部分。

推荐乱象

开发者选择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很大一个原因是看中商店的推荐榜,如何在数百万的应用程序中脱颖而出是决定一个应用下载量的关键,正因为如此,App Store曾诞生了专门的刷榜公司,并饱受诟病。Google Play商店因为与国内关系疏远,关于刷榜的报道很少,但在第三方安卓应用商店,刷榜依然坚挺地存在着。一家名为“安卓刷榜“的网站对外提供的服务称,可以对国内外已知的几乎所有安卓应用市场提供刷榜服务,并可以模拟网民实时在线,用于欺骗对应市场的自然排名。但对外的报价也十分昂贵,100万左右的冲榜量需要支付4000元左右,而如果要做榜单守护,一月的费用则需要几十万,并不是一般的开发团队可以承担,所以在安卓应用商店,刷榜确实存在,但远没有App Store凶猛,更多的还是靠竞价排名。

尽管几乎所有的安卓应用商店都否认提供竞价排名,但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竞价排名和变相固定排名展示位置在一些应用商店中已经出现。竞价排名的争议之处在于,推荐的应用是否是认证的值得信任的产品,这和百度竞价排名推荐的产品或者企业是否存在欺诈是一样的道理。从现实看,许多应用商店排名靠前的应用并没有想象中优秀,并且有许多还存流氓插件和恶意获取隐私的行为。

除了自然排名外,所有应用商店都还提供编辑推荐和专题两项推荐展示。从本质上说,这两类推荐借鉴了媒体的属性,在生存的压力下,同时也注入了太多的“软文”元素,应用是否推荐全看公关费用,推荐鸡肋,对用户毫无参考价值。而这种推荐乱象也造成了开发者与应用商店间并非共生关系,而是相互欺骗,不仅用户体验恶化,这些应用商店也步入失控的境地。

涅磐之路

亚马逊应用商店的进驻让国内安卓应用商店迎来一次涅磐——亚马逊基本拷贝了苹果App Store的全部优秀元素:完善的线上支付体系、三七分成原则、重质也重量的规范审核、不损害开发者的促销策略、庞大的付费消费用户群,还有强大的品牌优势。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对中国市场,亚马逊应用商店甚至要比Google Play官方电子市场更好。

使用亚马逊应用商店首先需要绑定账号,支持使用人民币支付,这些基本与App Store相同。
使用亚马逊应用商店首先需要绑定账号,支持使用人民币支付,这些基本与App Store相同。

在国内安卓应用商店诞生之初,每一个商店的规划其实都是按照App Store模式来的,但基于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以及Android碎片化的原因,这些商店在后来的发展中都偏离了之前的方向,这与引言的那个段子有关,同时也是市场开出的恶果。在经历了第一波安卓市场的过热缩减后,国内安卓市场即将在失控之下经历再一次洗牌,像犹太人那样,细分市场,专注建立一个生态圈是国内安卓市场能否长久立足的关键。

对于社区型安卓应用商店,需要解决的是应用的版权和定位问题。习惯社区的用户大多为玩家,往往对应用有着比普通人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功能和使用体验上。他们的活跃度极高,并且喜欢交流分享觉得好的应用,尤其是游戏等,但长期的网上免费资源造成他们中许多没有形成付费消费的习惯。基于这些用户的消费习惯,社区型安卓应用商店可以考虑走免费试用的专、精、深线路和主打应用内付费的游戏。每一个玩家都是生活圈子中的意见领袖,形成一个独特的媒体推广平台,而不是卖下载量和广告分成,即便是付费上线,开发者也是愿意的。

《我叫MT Online》是近非常火热的手游应用,凭借其优质的游戏内容,愿意在里面购买内置付费道具的用户也是大有人在。
《我叫MT Online》是近非常火热的手游应用,凭借其优质的游戏内容,愿意在里面购买内置付费道具的用户也是大有人在。

而制造商型的应用商店应该更专注与品牌的融合和专属应用的定制,目前在此领域比较有特色的是三星和E人E本,凭借独特的硬件配置,这两个品牌的应用商店为旗下产品提供独到的使用体验,即便是付费,用户也乐于接受。

门户型应用商店的发展之路必然是App Store模式——销售分成。当然也可以细分,比如有消息称创新工场已经联合国内多家手机游戏开发商,准备建立一个以游戏分销为特色的应用商店。安卓市场是一个碎片化和庞大的市场,一个大一统的分销平台并不能提供佳的体验,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要适配所有的版本和机型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如果只攫取碎片化中的某一个市场,并对应用精挑细选,实现类似App Store这样的分销模式也并非不可能。

写在后

商业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做一个淘金者,还是一个卖水者?当前国内的安卓应用商店就类似这块金矿,众多的淘金者为了独享而殚精竭虑,同质化和恶性竞争不仅破坏了与开发者的共生关系,造成了山寨、恶意应用的泛滥成灾,也成为媒体和用户不断批评的对象。这种不断地滑落却给了类似亚马逊这样的后来者机会,能够挽救安卓应用商店免于失控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细分之下相互协作,形成一个生态圈;要么做一个卖水者,为其他应用商店、开发者服务。这是一条涅磐之路,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1)

  • 2013.06.27 17:51
    1楼

    天朝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很差,窝里斗就自然不过了,单靠民众道德去管理市场环境,完全不靠谱。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