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产品变成快消品的时代,想要看到一款精雕细琢的优秀作品并不容易。现在大多数的IT 厂商,花费了太多精力在抢先平台、追求低价或者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上。一个所谓首发的噱头、一堆似是而非的吹嘘、一个不算太烂的设计和一个吸引眼球的价格,就可以造就一个市场热点,形成一个话题,甚至形成一个品牌。没错,这样的现状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当消费IT 变得越来越成熟的时候,当整个行业都开始变得浮躁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沉下心来做一些事情呢?好了,开篇说了很多题外话,也许大家会觉得没必要。不过在一个行业呆久了,总会有些感悟和牢骚堆积在心里,不吐不快,尤其是当看到一些优秀产品的时候——比如我面前的新Mac Pro。
首先声明,我绝对不是一个果粉。我的笔记本电脑用的是Windows 8.1系统,手机用的是Android系统,只有平板用的是iPad,甚至还会经常觉得iOS使用起来不自由。不过,这并不能阻止我对新Mac Pro的喜爱,尤其是它的设计。新Mac Pro拥有吸引所有人目光的特质——当这台产品抵达编辑部后,无论是评测工程师还是摄影师和美编团队,都忍不住围观。优秀的产品是可以超脱人群限制的,新Mac Pro证明了这一点。我不知道苹果在新Mac Pro的设计研发上究竟花费了多少时间,不过作为从2010 年之后Mac Pro系列首次大规模更新的产品来看,他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绝对不小。在整个IT行业都在进行着破坏式创新的时候,苹果用新Mac Pro向我们证明:个人电脑的发展远没有到达尽头。
新Mac Pro的外观让人眼前一亮:小巧精致的圆筒设计只有上一代产品的1/8大小,被冠以“垃圾桶”这个昵称绝对没有半点诋毁的意思。它的外壳采用了铝合金冲压+切削一体成型工艺,整体圆润浑然一体。苹果曾经公布过一段加工过程的视频,尽管没有当年第一次看到CNC加工视频时的震撼,但是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苹果对于产品工艺和设计的用心。其实,铝合金材质在IT 产品上使用早已非常成熟,一体成型工艺也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像新Mac Pro这样在机身外壳上用心的,太稀少了。
新Mac Pro的外形很酷,不过如果按照其Logo出现的位置,那么接口开孔的一侧应该是新Mac Pro的正面。包括Logo、机箱拆卸开关、两个音频/ 麦克接口、4个USB 3.0接口、6个Thunderbolt 2接口、2个千兆网卡接口、1个HDMI视频输出接口,以及电源键和电源线接口,都集中在这个开孔的位置。这个设计很酷、很简洁、很高大上,不过你能想象当这些接口都外接上设备以后,这个位置有多拥挤难看,电源键有多难以使用吗?这也许算是新MacPro为了外观而在易用性方面做得妥协之一吧,就好比iPhone上的Home 键一样,我一直觉得它没有Android手机的三键设计方便。
CPU Intel Xeon E5-1620 v2 四核( 高12 核)
内存 16GB DDR3 1866 ECC( 高64GB)
硬盘 256GB PCIe SSD( 高1TB)
显卡 AMD FirePro D300×2( 高D700)
系统 OS X Mavericks 10.9
接口 Thunderbolt 2×6、USB 3.0×4
尺寸 高度25.1cm、直径16.7cm
重量 5kg
价格 21888元起
虽然跑分测试对于新Mac Pro的意义不大,不过我们要想判断它的性能水平,总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数据来支撑的。而且在与一些设计师沟通时我们发现,他们的Mac一般都会同时使用OSX和Windows两个平台,因此我们的性能测试时也同时使用了两个平台进行。在Windows平台,不用多说,自然是采用严谨的SPEC工作站测试工具进行。在Windows8.1 专业版64 位系统下,我们采用2013年更新的SPECviewperf 12 测试软件进行测试,从数据来看我们测试的这台基本款新Mac Pro(4 核至强+16GB内存+双D300显卡) 的性能足以媲美主流的Windows 工作站。至于OSX下的性能,我想在后面的实际应用体验中我们更能体会得到。
新Mac Pro是去年6月份发布,而正式上市则是在去年12月份,至于国内正式上市,则是今年4月份的事情了。之所以等了这么久,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配合其OSX系统的更新以及Final Cut Pro X等软件的更新。另外,此次新Mac Pro在性能方面一直强调对4K视频制作的支持,因此我们在应用测试中也专门进行了4K视频的处理。从实际体验来看,结合新版本Final Cut Pro X的新Mac Pro,更能发挥CPU和专业GPU的性能优势,在进行4K 视频渲染时效率有显著提升。
除了外观,新Mac Pro的内部构造也是让我们感到非常惊奇的地方。在这个高度仅为25.1cm 的小巧机身里,竟然塞下了1颗至强E5 处理器、4根标准内存、一块SSD以及两块AMD FirePro 专业显卡!我们不是没见到过小巧设计的PC,甚至有些迷你PC 只有手掌大小。但是在这样小的机身里面塞下如此高的配置,总给人一种“丧心病狂”的感觉—散热真的没问题吗?不过实际测试给了我们答案,整个机身在长时间运行专业软件时,外壳高温度也没有超过40℃,打开外壳的情况下高温度基本不超过50℃,而且工作噪音微不可闻。
新Mac Pro拥有4个内存插槽,并且非常便于拆卸。只要按下卡扣,内存插槽就会自动弹出。我们测试的这台采用4×4GB的组合,而高配置可以达到4×16GB。
顶部是一个硕大的散热风扇,它提供的风力将为整个机身内部的配件进行散热,包括两块显卡、一颗处理器以及电源模块。从这个风扇的直径和转速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新Mac Pro在全速工作时噪音还如此之低了。
在散热片长边的一侧,是英特尔至强E5处理器的地盘。这块电路板上主要放置的是1 个CPU 底座和供电模块,它的上部原本还覆盖着电源模块。电路板上只有1 个CPU 插座,不可能成为双路工作站,这也是过度压缩体积所必须的妥协。
在风扇底部、机身内的中心位置,是新Mac Pro 能够实现小体积、低噪音、高配置的关键——一体式垂直散热片。冷空气由下部进入后对散热片进行降温,空气流向也符合对流原理。
两块独立的AMD FirePro D300专业显卡是新Mac Pro主要的焦点配置。
因为核心部件被设计成了彼此独立的部分,要把它们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就离不开底部的圆盘状子板,它在新Mac Pro的内部结构中扮演着类似“交换机”的角色。
至于独立的接口模块,在外部我们也能接触到,不过从内部看来,所有的控制芯片都被集中放置在一起了。
刘星宇 视频设计师
CG工作的一般流程是设定、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动力学、特效、剪辑以及合成,每一个部分都对工作站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没人愿意在工作中拖曳一下场景就去喝茶等待,但实际上,在复杂场景、高品质渲染或写实模拟中,这样的体验经常发生。新Mac Pro在使用中有效避免了这种情况。在运行Autodesk Maya时,我选择了一个标准的写实人物来测试渲染,采用的高精度模型大约有20多万个平面,启用毛发系统、3S材质和置换贴图,采用mental ray渲染器,2K分辨率,打开高级照明。在普通PC系统上渲染时间超过40分钟,机器进入假死状态,工作失败而在新Mac Pro上,完成全部渲染只用了20分钟,而且在渲染过程中还同时进行了realflow 软件的安装和调试,毫无迟滞卡顿感,即便在渲染时发现参数问题也可以轻松调整。
接下来是西班牙Next Limit公司出品的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RealFlow,我用它来完成几何体或场景的流体模拟。在模拟和调节完成后,将粒子或网格物体从RealFlow导出到其他主流3D软件中进行照明和渲染。这部分工作我采用的是德国Maxon Computer 推出的3D绘图软件Cinema 4D,它以高运算速度和强大的渲染插件著称。我用简单的模拟器生成流体粒子,打开二次碰撞和即时演算,再导入到Cinema4D中使用全局照明和空间环境系统,写实渲染水在真实环境中的表现,渲染分辨率为2K,渲染160帧。在普通PC 平台上,开启二次碰撞和粒子生命线性消散的情况下,渲染一开始就满负荷运算,当二次碰撞开始后渲染速度就变得非常缓慢,总共用时1个小时;而在新Mac Pro下,渲染效果全开,只用了28分钟即渲染完成。而在粒子碰撞、布料测试、Final Cut或AE上进行4K 影片的剪辑和编辑时,新Mac Pro也有稳定优秀的表现。
新Mac Pro更让我叹为观止的是它超乎想象的温度控制和噪音控制。每个做过视频渲染的人都应该对工作站高负荷下的噪音和温度有深刻的印象。而新Mac Pro在试用的过程中,不论是全力渲染还是一般操作,都让我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无论是从内在还是从外在,我都更愿意把新Mac Pro称为“作品”而不是“产品”。它的性能足以支撑我们完成既有的工作,同时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又充分发挥着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内部构造上实现了和谐地统一。或许有人会觉得它价格昂贵,或者有人会觉得它阳春白雪,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如果我有足够的预算并且从事设计工作,那么新MacPro 绝对是候选名单中排位高的那个。只要亲身接触过它,我相信你会做出同样的选择。